? ? ? ?
時至冬日,北方氣溫驟降,由于外界氣溫太低,雞舍內蛋雞的體溫散失加快,易造成蛋雞產蛋率和蛋重等生產性能指標下降。為了保持雞群產蛋量的穩定,在寒冷季節,應針對雞舍的溫度、濕度、通風等環境控制,采取有效的飼養管理措施。應對寒冷天氣,雞舍應該注意哪些地方,如何查缺補漏?筆者與大家做個簡要的交流。
冬季雞舍內溫度過低時,為了保持舍內溫度而忽略通風,會導致溫度和通風管理失衡,造成冬季雞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增加,飼養內環境惡化。這些因素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蛋雞生產性能。在外界溫度驟變的情況下,雞舍內外溫差較大,供暖或通風沒有很好地配合,雞舍內溫度波動過大,溫度突然降低時就會造成冷應激,在生產性能下降的同時還會引發雞群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冬季需要注意的是平衡舍內溫度與有害氣體之間的含量。
1、檢查雞舍的密閉性和保溫措施
蛋雞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6℃~21℃。當雞舍溫度低于8℃時,蛋雞產蛋率和飼料轉化率就明顯降低,所以,冬季舍溫要盡量保持在13℃以上,以滿足雞舍冬季通風與保溫的需要。
(1)遮蓋水簾 雞舍外側水簾可以用水簾布和棉墊遮蓋,內側可以關閉導風板或安裝塑鋼窗戶,完全杜絕從水簾孔進入雞舍的“賊風”。
(2)設置好最小通風量風機 設置好最小通風量所使用的風機外,其他風機要防范跑風漏氣,關閉風機外罩。在保證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該換氣的時候換氣,然后考慮雞舍保溫。
(3)雞舍入口掛棉墊擋風 雞舍入口掛棉墊擋風,可以有效規避入口冷空氣直接吹入雞舍。
(4)四周密閉性檢查 在雞舍內,沿著雞舍四周內墻巡查,檢查是否有冷風吹入,入冬前堵塞墻壁漏縫,門窗上加蓋塑料布,隨時檢查屋頂及四壁,防止雞舍進“賊風”。另外,適當提高飼養密度,也可使雞舍溫度提高3℃以上。如果雞舍存在漏風口,不僅容易形成賊風,影響雞舍溫度的均勻性,也影響通風的均勻性,所以,有必要對雞舍和風機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
冬季,蛋雞舍外空氣溫度遠低于舍內,要保證排走舍內有害氣體,并供給蛋雞新鮮空氣,這就要求蛋雞舍內有足夠的氧氣,并且避免蛋雞直接接觸冷空氣。在有適當的供暖設施的情況下,冬季的通風是雞舍溫度控制的制約因素,所以在溫度控制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保證冬季保溫和排風之間的平衡。
雞舍常用的增溫技術包括:火暖、水暖、電暖和天然氣熱風爐。增溫技術的使用原則是嚴格依據當地所處的氣候環境來選擇。水暖在北方是最常用的技術,水暖就是通常所說的暖氣,其適用范圍廣,增熱性能好,熱能的利用率也較高。熱風爐是我國南方最常見的技術。
2、檢查飲水系統,控制舍內濕度
寒冷的冬季,雞舍內處于低溫高濕時,會降低羽毛的保溫性,雞更容易散熱,潮濕增加的風冷效應不利于雞舍保溫,因而冬季更應注意保持雞舍干燥,且雞舍內相對濕度不應超過65%。要經常檢修飲水系統,避免水管、飲水器或水槽漏水,淋濕雞體和飼料,避免造成雞舍內濕度和雞體散熱加大。嚴禁向舍內地面潑水,要及時排除舍內污水,每天清掃舍內雞糞,清糞后可在舍內撒上些石灰粉,既可降低濕度,又可起到消毒作用,防止疾病的發生。
3、合理通風換氣,控制舍內有害氣體不超標
寒冷的冬季,蛋雞舍通風量不僅影響舍內溫度的穩定性和空氣質量,更影響蛋雞的健康和生產性能。冬季雞舍內采用側墻進氣口,最小通風量模式進行通風,以保持正常的通風換氣和空氣的新鮮度。最小通風量是以二氧化碳平衡原理設計計算的,二氧化碳的取值大小決定了雞舍的最小通風量和雞舍的通風耗熱量。傳送帶清糞模式的蛋雞舍內,冬季最小通風量為 0.40~0.50 m3 /(h?kg)。
國內傳統蛋雞舍主要是刮板式清糞系統,其清糞周期較長,且存在飲水器漏水、清糞不徹底等問題,容易造成雞糞發酵,導致舍內濕度、二氧化碳和氨氣濃度過高。為保證舍內氨氣濃度不超標(小于15 mg/m3 ),不影響蛋雞的健康和生產性能,蛋雞舍內二氧化碳濃度上限為 1 500 mg/m3 。研究數據表明,采用傳送帶清糞時,蛋雞舍內二氧化碳濃度可提高到 5000 mg/m3左右,合理通風時,蛋雞舍內氨氣質量濃度基本不會超過 15 mg/m3 ,對蛋雞健康以及生產性能基本沒有影響。
(1)檢查側墻進氣口 蛋雞舍冬季通風量一定時,側墻進風小窗的位置對舍內氣流的分布等產生重要影響。側墻進風口位置設置不合理,蛋雞舍內容易出現通風死角;側墻進風小窗位置合理,舍外冷空氣順著進氣口進入舍內后,才能與舍內熱空氣充分混合,避免“賊風”形成。
(2)保持雞舍各個位置風速的均勻
因為雞舍有風速,便會有風冷效應,如果風速不均勻,會造成雞群體感溫度不均勻和通風量不均勻。生產中,應檢查是否設置相對適宜的負壓值,從而確保雞舍各個位置風速的均勻。
冬季,舍內通過兩側通風小窗進風,通風小窗的風速主要受負壓影響,負壓值越高,進入舍內的風速越大。規?;u舍,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主要是依靠設置好的負壓值自動調節風口的大小。
(3)實現循環時間內的穩定
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時間段,雞舍通常采用間歇式通風方式,主要是為了保證雞舍的換氣量和溫度的穩定性。間歇式通風可以通過溫度控制實現,也可以通過時間控制來實現。其中,時間控制方法為:可以設置5分鐘或10分鐘為1個循環,循環越小,雞舍內溫度越穩定。如當冬季雞舍溫度低于18度時,可以縮小循環時間,比如風機設置為開啟20秒停止5分鐘、開啟20秒停止10分鐘等,主要以開啟風機降低舍內溫度速度合宜,同時有效排出污濁空氣為原則,進行合理調控。
4、定時巡查雞舍和觀察雞群狀態
(1)定時巡查雞舍 冬季管理,特別要定時巡查雞舍,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觀察雞群狀態 觀察雞群和雞只狀態,當雞體感溫度低時,會表現為頭頸部的羽毛直立、縮脖少動,嚴重時會有閉眼、流鼻液等,這時候要考慮提高雞舍內溫度或者降低雞舍風速。
(3)觀察糞便形態 蛋雞糞便的形態特點,會真實反應雞群的健康狀況。冬季管理雞群時,一定要重視觀察糞便的形狀和顏色,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潛在疾病風險,及時進行防治。例如,蛋雞糞便出現白綠色稀便,就要查詢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時間,進行抗體水平檢測,做好疫苗的定期預防接種工作。
5、檢查雞舍內粉塵
雞舍內粉塵的控制技術主要包括:
(1)增加雞舍通風量 主要指增加雞舍的通風量,加快舍內新鮮空氣的更新速度。
密閉雞舍冬季的風速要求是0.1-0.2m/s。在寒冷的冬季,為了保持畜禽舍內溫度并保證畜禽的正常生理和生產性能,應該使用橫向通風模式,并進行“最小化”通風控制。
(2)合理利用除塵設備。
(3)控制雞舍的粉塵來源,飼料中適當添加油脂。
綜上所述,冬季蛋雞舍首先要保溫、防濕,溫度控制在13℃以上;通過最小通風量設置,以保持雞舍正常的通風換氣和空氣的新鮮度,控制舍內有害氣體不超標,從而滿足蛋雞正常生產性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