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特殊而重要。春節期間往往氣溫低、雨水多,人、車、物流動大,是豬病多發季節。因此,對豬場來說,加強春節期間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春節期間豬病多發的原因分析
1.在中國的傳統習慣,春節是大節,每個人都要回家過年團聚,還要走親訪友,要吃大魚大肉過大年。春節期間豬場存在人員流動大、人手緊缺、員工心態放松、工作懈怠、工作質量難以保證等現象。另外,人員串崗、人員換崗會給豬造成應激。因此,春節期間豬場內安全隱患非常大。
2.春節期間生產物資、生活物資交易頻繁,車輛、人員流動大,員工還可能購買魚肉等冷凍食品,員工的小孩可能會到豬場與家長一起過年,小孩的零食可能會有不安全的肉制品,從而加大了生物安全壓力。
3.春節期間氣溫低、雨水多,使得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時間延長,這容易導致疫病的傳播。低溫嚴重影響常規消毒的效果。氣溫低,豬場重視保溫而容易忽視舍內通風換氣,導致污染物質積聚,有害氣體濃度過高,造成呼吸系統損害和免疫力下降。因天冷,員工進場不愿意洗澡或做不到有效洗澡,可能將病原帶入豬舍。低溫,豬易產生冷應激,導致抵抗力下降。冷的飲水和飼料對胃腸刺激大,易導致腸道疾病的發生。低溫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加大疫苗的注射應激。
4.氣溫低,豬對營養的要求提高,常規日糧滿足不了豬的抗病需要。
二、春節期間豬場疾病防控對策
1.備貨充裕。考慮到人流、車流、物流對豬場生物安全的影響,豬場對飼料、獸藥、疫苗、消毒藥、供暖設備等生產物資和食品、衣物等生活物資要準備充足,至少保證能滿足一個月以上封場管理所需的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封場管理期間,人員不進出、物資不進出、不買豬、不賣豬。春節前對豬群做一次全面的“體檢”(包括抗原抗體的檢測、血清學檢測等),對豬場周邊環境進行一次全面摸底與排查,精準掌握豬群的健康狀況,研判豬場的風險等級,采取相應的措施。
2.確保消毒效果。溫度是影響消毒藥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數消毒藥在低溫下效果較差,因此,可以通過提高溫度來增強消毒藥的效果。但溫度對消毒藥的穩定性、溶解度會造成影響,如提高溫度反而會影響碘制劑、氯制劑的消毒效果。因此,選擇優質的消毒藥和消毒方式對提高冬季的消毒效果至關重要。如“抗凍消”,在零下35℃環境下產品形態依然是液態,仍可以噴霧消毒,且不影響消毒效果,是冬季環境消毒的首選消毒劑;又如“桃古圖干粉消毒劑”,既能起到消毒作用,還能祛氨除臭,減少應激,而且不會提高豬舍濕度,是冬季豬舍內消毒的首選消毒劑。
3.關注員工的日常生活。所有場內員工要統一供餐,不允許員工自行到菜場購菜。關注員工食用的香腸等食品,特別是小孩的零食;不允許外賣進豬場。檢查快遞,在保證非食品的前提下去除外包裝并有效消毒后才允許進場。檢查淋浴間的浴霸及空調等取暖設施,改善沐浴間的環境,要讓洗澡間溫度達到28℃以上,讓員工樂于洗澡,確保員工有效洗澡。
4.做好保溫措施。全面修整豬舍,將豬舍漏風部位堵嚴;全面檢修所有設施設備,特別是加熱式清洗消毒機、熱風爐等取暖設施并保證運行正常。使用電熱板、保溫燈等供暖同時,要特別注意漏縫地板下的透風對豬的危害。加強水線管理,做到水線不結冰,保證供水暢通,同時經常檢查飲水系統,保證不漏水,保持豬舍干燥。給豬特別是仔豬飲用溫水,或者在飲水中添加葡萄糖、氨基酸、多維等,降低腹瀉和冷應激的發生率。豬舍安裝新風系統,科學通風,做到通風與保溫的協調,為豬提供舒適的環境。建立多套防寒保溫方案和疾病預警、處置機制。
5.使用優質飼料。飼料中增加高能量飼料的比例或者增加飼喂量,提高飼料營養濃度,滿足豬免疫營養、抗病營養的需要,提高非特別性免疫力。
6.科學保管與使用疫苗。滅活疫苗要求在2-8℃的環境中保存,保存疫苗時如果冰箱結冰,會導致疫苗失效,而且注射時容易產生應激。因此,疫苗不能緊貼冰箱內壁放置。冬季豬群抵抗力差,注射疫苗易發生應激,豬場在免疫注射前應做好豬群保健,提高豬群的非特異性免疫力,解除豬群的免疫抑制。疫苗在注射前要充分回溫,達到與豬的體溫相接近的溫度時才接種。特別要加強腹瀉、口蹄疫等冬季高發性疾病的防疫,結合腸道黏膜免疫和全身系統免疫,提升免疫效果。
冬春交替是豬場管理的難點,春節更是一道“年關”。春節期間要合理安排好生產和管理人員,嚴格控制人流、車流、物流,加強生物安全,保證消毒效果;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豬群保健,提高飼料營養;強化監測與預警,確保安全生產、穩定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