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摘要:過去的2020年,對于中國家禽業來說,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影響,全國雞蛋價格持續下跌,長期低于成本,全行業虧損嚴重。進入今年1月中旬,雖然雞蛋價格快速反彈,但維持不到一周時間就開始下行,春節前更是不漲反跌,加之飼料價格大漲,令本就虧損的養雞業雪上加霜。根據往年規律,春節后進入消費淡季,加之蛋雞產能依然過剩,蛋價仍將弱勢震蕩運行;而后隨著老齡雞淘汰加速,產能調減,經濟持續向好,消費得到提振,預計后半年雞蛋價格或將反彈上行。
關鍵詞:2020年雞蛋價格持續下跌;2021年后市行情或將反彈
過去的2020年是農歷鼠年,對于中國家禽業來說,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影響,雞蛋價格持續下跌,長期低于成本,全行業虧損嚴重。而進入今年1月中旬,雖然雞蛋價格快速反彈,但維持不到一周時間就開始下行,春節前更是不漲反跌,加之飼料價格大漲,令本就虧損的養雞業雪上加霜。
當前,人們對于今年后市雞蛋行情走勢頗為關注。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根據往年規律,春節后進入消費淡季,加之蛋雞產能依然過剩,蛋價仍將弱勢震蕩運行;而后隨著老齡雞淘汰加速,產能逐步調減,經濟持續向好,消費得到提振,預計后半年雞蛋價格或將反彈上行,有望在9月份左右迎來較大利好。
1 蛋價持續下跌,行業嚴重虧損
近日,筆者走訪不少雞場發現,目前雖然處于節前消費和備年貨高峰,但雞蛋入場收購價每公斤只有7.2元左右,農貿市場及超市雞蛋的零售價格每公斤不足9元。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全國雞蛋價格已連續10多個月下跌,2020年平均蛋價跌至近十年第二低點,養雞行業整體處于虧損狀態。
市場調查表明,從2019年冬天開始,雞蛋價格就開始下行,即使在2020年春節消費高峰和需求旺季也沒有明顯改觀,依然呈現背離走勢。而2020年全國雞蛋市場就一直低位徘徊,前半年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復學復工推遲,市場消費低迷,到6月下旬跌至近幾年來的最低點,以6月份為例,全國雞蛋批發市場平均價格為6.41元/公斤,環比下降4.04%,比1月份下降27.90%,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4.32%,2020年前半年全行業嚴重虧損。
從7月中旬開始,隨著高溫天氣影響,蛋雞產蛋量下降,蛋價出現一波季節性反彈,但也是曇花一現;之后,隨著學校全面開學和企業復工復產,加之中秋、國慶節到來,消費得到一定提振,雞蛋價格有所反彈,此階段養雞業處于保本或微利經營狀態。進入第四季度后,因食品廠采購量縮減,市場消費依然疲軟,蛋價未能如期進入上升通道,終因產能過剩,市場供大于求,消費需求乏力,整體行情再入陰霾,年終蛋價更是以“悲情”收尾。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雞蛋價格自去年國慶節后就開始震蕩下行,比如,9月25日為8.51元/公斤,到11月24日跌至7.51元/公斤,下跌幅度達11.75%;雖然從11月25日開始,漲到12月15日的7.97元/公斤,但價格回升依然緩慢。而與雞蛋價格持續低迷相左的,則是蛋雞飼料價格持續上漲。比如,玉米價格由1月份的2.09元/公斤,上漲到12月份的2.59元/公斤,上漲幅度達23.92%;蛋雞料價格由1月份的2.89元/公斤,上漲到12月份的3.12元/公斤,上漲幅度達7.96%。由于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大漲,令本就虧損的養雞業雪上加霜,導致全年行業整體處于虧損境地。
今年元旦期間,雞蛋價格開始出現反彈跡象,特別是進入1月中旬后,受河北等局部疫情等影響,雞蛋價格快速上升,到1月18日零售價格躍升至每公斤12元以上的高點,然而此次大漲行情僅僅維持不到一周時間就直線下行,1月下旬收購價從5元陸續跌到4元,如今又跌至3元多,臨近春節更是一反常態逆市下跌,著實讓人意想不到。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1年第2周(1月11日-1月17日),全國雞蛋批發市場周均價每公斤9.49元,環比漲10.7%,同比高4.2%;1月11-17日(采集日為1月13日),全國集貿市場雞蛋平均零售價格10.3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4.1%,同比下降7.4%。其中,河北、遼寧等10個主產省份雞蛋平均價格9.41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8.2%,同比上漲2.8%。
相關數據顯示,在1月18日時,全國主產區雞蛋均價為10.64元/公斤,而到了2月2日,均價再度下跌至7.62元/公斤,不過半個月時間就下跌了3.02元,跌幅高達39%。按照近期飼料、雞苗、獸藥、疫苗及人工、水電費等成本,在1月18日時,每公斤雞蛋的生產成本約在8.02元/公斤,蛋價盈利空間為2.62元/公斤;到了1月28日利潤縮水到0.42元/公斤,而到了2月2日,蛋價利潤空間為-0.4元/公斤,也就是說,每賣出去一公斤雞蛋要虧損4毛錢,農村小規模養殖戶虧損更多。
2 多重因素作用,蛋價逆市而行
春節本應是消費旺季,一般情況下雞蛋價格都會上漲,而今行情大跳水,蛋價再度異常大跌的走勢讓人驚愕不已。事實上,在本次蛋價上漲之際,經銷商的采購熱情卻在下滑中,由于雞蛋銷量大減,采購量降低,走貨不快,各大環節都受限;加之交通恢復,主產區積累的大量雞蛋得以釋放,因此造成目前蛋價的背勢下滑。但據分析,去年以來蛋價跌跌不休,主要因素仍然與蛋雞產能過剩、市場消費低迷直接相關。
第一,補欄快速跟進,在產蛋雞迅速增加,產能嚴重過剩。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3月份,全國在產蛋雞存欄量達13.6億只,顯著高于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之后隨著養殖持續虧損及活雞交易市場的放開,部分養殖場主動壓縮產能,但淘汰速度緩慢,至年末產蛋雞存欄量依然較高。
相關調查表明,由于2019年后半年,雞蛋價格持續上漲,大部分時間零售價格都在9元/公斤以上,特別是8月以后蛋價追趕豬價,一天一個價往上飆升(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8月末,全國雞蛋平均價格10.46元/公斤,此后9、10月份突破12元/公斤左右的高點,同比漲幅20%以上),使養殖獲利豐厚,從而帶動2019年三、四季度補欄快速跟進,產能急速擴張,導致2020年在產蛋雞存欄量迅速增加,而此時消費需求一般,市場供大于求,致使蛋價出現斷崖式下滑。
其二,疫情“趁火打劫”,消費需求低迷,市場供大于求。2019年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為防控疫情,從2020年1月起全國農村封村封路、城市社區嚴格管控、公務節慶停擺、學校推遲上課、企業復工推遲……受此影響,居民收入下降,市場消費低迷;加之,國內交通不暢,多地實行休市制度,暫停市場活禽交易,導致蛋雞正常淘汰進度受阻,使家禽產業再次受到沖擊。無疑,公眾對疫情的恐慌,對禽類產品的市場消費產生嚴重影響。而在消費需求減少、供應增加的情形下,雞蛋價格下跌成為必然。
此外,去年前半年,養殖成本較低,蛋價波動重心下移。據分析,去年在存欄量持續增長的同時,由于前半年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原料成本較低,蛋雞養殖雖然虧損,但大多數場戶依然能夠維持經營。其實,由于在2018年-2019年度飼養周期內,每只蛋雞幾乎有30元左右的盈利,無形中使許多規模場的抗虧抗壓能力提升,個體養殖戶心理承受風險的能力比以前也有所增強。
而從2020年三季度之后,雖然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逐漸上漲,但養殖戶都在期待盼望中秋、國慶節的行情,所以淘汰較為理性;而在雞蛋價格破底后,淘汰雞價格更不劃算,大部分仍然在維持生產,使存欄量并沒有大幅下降,進一步加劇了雞蛋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業內人士表示,從雛雞養到一只開產蛋雞,養殖周期大約130天,較短的投入產出期,使得“蛋周期”降臨時總能來得更猛烈一點。類似于“豬周期”,“蛋周期”同樣來源于供給與需求的對抗。同樣是養殖業,但蛋雞的擴產能快于生豬養殖業,因此每當雞肉價格、雞蛋價格出現上漲,養殖戶更易快速殺進擴規模搶產能,導致市場供過于求、價格下跌。
3 供需雙方博弈,后市或將反彈
當前,人們對于今年雞蛋市場行情走勢頗為關注。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每年春節后,無論是上漲概率還是上漲幅度都是一年中的最小值,預計短期內蛋價仍會弱勢震蕩運行;而隨著虧損嚴重,必然導致淘汰增加,雛雞補欄速度放緩,這將減少數月之后雞蛋產能;加之,天氣轉暖,疫情緩解,經濟全面恢復,消費得到提振,在供需雙方不斷博弈下,預計今年6月份之后,雞蛋等禽類產品行情或將走出低谷,逐步反彈上行,蛋價有望在9月份左右迎來較大利好。
首先,從生產、供給上看,目前產能調整仍未到位,今年上半年蛋雞存欄量仍仍處于中上水平,市場供給仍然充裕。2019年在豬價大幅上漲的帶動下,豬肉價格高企,雞蛋替代性消費增加,蛋雞養殖效益可觀,使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補欄積極性同步提升,多數主產區的蛋雞存欄明顯增加。根據蛋雞養殖周期推算,預計今年上半年在產蛋雞存欄量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而隨著產蛋雞雞齡結構呈現“老齡化”,可淘汰蛋雞數量也將逐步增加(即2019年秋冬季補欄的蛋雞在今年上半年將逐步進入淘汰階段)。
從今年下半年看,由于2020年9-10月并未出現市場期待中的中秋國慶雙節行情,雞蛋現價反而一路下滑,蛋雞養殖利潤不斷下降,這對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打擊較大,從去年后半年開始育雛雞補欄量持續下降。而今年下半年在產蛋雞存欄量主要取決于去年下半年育雛雞補欄量,而這也預示著今年下半年在產蛋雞存欄量將會減少(近期0-119天雞齡的蛋雞占比下降明顯,說明后期在產蛋雞存欄量增加動力不足)。因此,預計2021年6月份之后在產蛋雞存欄量將出現拐點,可能在9-10月份存欄量達到年內低點。同時,第三季度產蛋量也因夏季天熱而減產,量減蛋漲成為必然。
其二,從雞蛋消費終端分析,由于我國經濟持續向好,預計今年雞蛋消費將明顯增加。一方面,2021年我國經濟將恢復穩定增長,預計增幅在6%以上,隨著收入增加,經濟環境改善,將有助于促進餐飲食品雞蛋消費。另一方面,從雞蛋貿易情況看,2020年收貨較容易,走貨較慢,貿易商大多時間對蛋價持看跌觀點。由于2020年下半年和今年春季補欄量較低,業界對今年下半年雞蛋貿易形勢有較好預期。綜上分析, 2021年上半年蛋雞存欄量仍然較高,預計下半年出現存欄低點,雞蛋供需日趨偏緊,蛋價有望在9月份迎來較大利好。
第三,從養殖成本分析,作為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快速上漲,使養殖成本明顯上升,將對蛋價上行形成有力支撐。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1年第2周(1月11日-1月17日),全國玉米平均價格2.7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3.3%,同比上漲33.0%。其中,主產區東北三省玉米平均價格為2.59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2.4%;主銷區廣東玉米價格2.96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3.1%。全國豆粕平均價格3.74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5.1%,同比上漲15.1%。蛋雞配合飼料平均價格3.2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1.9%,同比上漲11.8%。預計今年玉米、豆粕和整體飼料價格將維持在較高水平,比如,玉米年度均價可能在3000元/噸左右,豆粕年度均價可能在3800元/噸上下;加之,飼料禁抗后管理水平提升、人工成本及預防用疫苗等費用增加,將有利于拉動蛋價上行。
針對未來雞蛋市場走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每年節日過后,雞蛋現貨市場消費需求都處于低潮,生產環節和終端零售環節雞蛋存貨肯定增加,在供應壓力增加的情況下,預計短期內蛋價仍會弱勢震蕩運行,這也與往年雞蛋市場的季節性規律相吻合。而后隨著持續虧損,老齡蛋雞加速淘汰,必然導致存欄下降;同時,由于行情不佳,去冬今春雛雞補欄較為謹慎,這將減少數月之后蛋雞產能;加之,天氣轉暖,疫情緩解,經濟全面恢復,消費得到提振,在供需雙方不斷博弈下,預計今年后半年起,雞蛋等禽類產品行情或將走出低谷,反彈上行。
當然,由于后市來自天氣、疫病、市場等的不確定因素頗多,養殖者仍需審時度勢,理性補欄出欄,以保持蛋雞產能在合理區間,盡可能規避市場風險,切不可追漲殺跌,再度陷入“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大量淘汰——隨后供給下降——價格回升——養殖戶又一哄而上”這樣的惡性循環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