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臨床統計數據表明,在規模化、集約化養豬場,母豬便秘的發生率可達25-30%,而夏季則高達60%左右。母豬便秘可引起分娩時間延長甚至難產,嚴重者體溫升高,可誘發乳房炎、子宮炎和無乳癥;便秘嚴重的母豬還可能導致消化吸收機能紊亂,精神異常,甚至死亡。而仔豬則會出現腹瀉、營養缺乏性弱仔以至死亡。
一、便秘發生的常見原因
1、飲水不足。飼養密度過大,混群飼養,個體飲水不足;或夏季敞口的供水池或水箱在屋頂長期曝曬,導致水溫高、水質污染,造成飲水不達標而發生便秘。
2、缺乏運動。特別是限位欄飼養的母豬,采食量低,導致母豬消化吸收機能減弱,造成母豬腸管機能降低,腸內容物干燥,從而引發便秘。
3、懷孕或哺乳期影響。母豬懷孕后期,由于胎兒的增大,從而增加了對腸壁的壓迫,導致直腸蠕動減弱,糞便在直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份被過度吸收,造成母豬便秘,多見于產仔數過多、產仔過大的母豬。哺乳期母豬消化吸收能力特別強,同時腸道后段吸水能力強,致大便干結產生便秘。
4、日糧變換。母豬日糧變換的應激反應,特別是懷孕前期的低蛋白日糧轉喂懷孕后期高蛋白日糧時,相對改變了大腸吸收和分泌液體的能力,使大腸變得飽滿而極易便秘。
5、過度限飼。母豬懷孕期過度限飼,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足,而又缺乏青綠飼料的補飼,造成大腸中水份吸收過多而引起便秘。
6、飼料營養水平差。平時日糧中能量和蛋白水平過低、微量元素、維生素不足等,引起營養不良、體質虛弱性便秘。
7、藥源性便秘。目前豬病種類較多,為預防疾病不定期向豬群投喂藥物,由于添加藥物過勤,易引發部分母豬藥源性便秘。
8、高溫應激。常言道:“小豬怕冷,大豬怕熱”。夏季天氣炎熱,通風不良,圈舍空氣污濁,而母豬無法靠排汗調節體溫,只能依靠加快呼吸而排出體熱,但隨著呼吸的加快,大量的HCO3儲備被調用,容易形成呼吸堿中毒,從而引起激素與內分泌紊亂,加重應激,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采食量下降,消化功能紊亂而發生便秘;另外,有些母豬患有高熱性疾病也往往伴發便秘,需要及時防治。
二、母豬便秘的防治措施
引起母豬便秘的原因復雜多樣,應找準原因,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進行綜合施治。
1、保證充足飲水。保證清潔、充足、涼爽的飲水是預防和治療便秘的根本。平時要經常檢查飲水器是否有故障,保證正常水壓;定期消毒水池,經常供給新水,確保水質達標;特別是敞口的供水池和水管要采取遮陽措施,防止在太陽曝曬下水溫過高,水質變差;除正常水籠頭供水外,可以堅持每次豬只采食完畢后,在食槽中加滿清水,并添加適量食鹽,誘使母豬飲水,保證后備母豬和懷孕母豬的飲水量不少于15升/天,哺乳母豬的飲水量不少于30升/天。
2、采用正確的飼喂模式。既不要過量飼喂,也不要過度限飼,日糧變換要循序漸進,設置一定的過渡期。要求在配種后3天內限飼,限飼1.6千克/天;懷孕4-90天,限飼1.8-2.5千克/天;懷孕91-100天,2.5-3千克/天;懷孕101-110天,2.8-3.5千克/天;懷孕111-114天,2千克/天;產后1-5天,產后當天0-0.5千克,以后每天加0.5-1千克;產后6天-斷奶及至配種前,均自由采食。
3、改善腸道環境。母豬排便不暢,導致腸內有害細菌在類便中大量繁殖,增加了母豬被感染的幾率。生產實踐證明,飼喂發酵飼料能夠改善腸道環境,促進直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防止便秘,并顯著提高飼料報酬。便秘嚴重時,還可在飼料中添加綠益態、美益生等以及適當應用鹽類輕瀉劑(如人工鹽、健胃散等);美益生是一種內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益生菌(枯草芽孢桿菌、糞腸球菌)等營養成分的微生態制劑,在飼料中長期添加美益生(1千克/噸飼料),對于預防母豬不發情、便秘和仔豬腹瀉均有良好的作用。
4、添喂青嫩多綠飼料。為預防便秘,可在妊娠期日糧中加入20%-30%麥麩,在泌乳期日糧中加入8%-10%麥麩;同時,有條件的豬場,提倡自種牧草,平時增添青綠飼料,可有效預防便秘,提高母豬健康水平。
5、適當增加運動量。母豬在剛配種1-3周和臨產前1-2周內可減少運動,使之保持安靜,以防遭到意外刺激引起受精卵不著床、流產或早產。但在妊娠中期(配種20天至妊娠100天)應讓母豬有適當的運動和光照,選擇天氣晴好之時,把豬放入運動場內讓其自由運動即可。
6、緩解熱應激。夏季天氣炎熱,要切實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合理的溫濕度,為母豬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同時,為可緩解應激,可在飲水中添加綠益態(1千克/噸水),讓豬自由飲用。
7、添加油脂和糖蜜。夏季母豬的采食量下降,需適當減少粗纖維含量,在飼料中添加2%-6%油脂和2%-3%的糖蜜,能夠潤腸通便,并提高母豬的采食量;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小蘇打及VC,對緩解便秘也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