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當前,面對國內外各種壓力和挑戰,在中美持續貿易戰加征關稅的大背景下,玉米和豆粕價格都處于歷史高位。在玉米和大豆供應趨緊、價格持續高企的背景下,玉米豆粕型蛋雞日糧無疑增加了飼糧消耗,提高了養殖成本。
在玉米豆粕減量替代的推進過程中,從雞的實際營養需求出發,參考蛋雞飼養標準NY/T 33-2004,結合各種蛋雞品種推薦的營養指標和蛋雞的生理階段,確定適宜的參考營養標準,合理選擇能量和雜粕等蛋白質原料,同樣能滿足雞的營養需求。但蛋雞需要有5–7天的過渡期,以減少換料對蛋雞造成的應激,且非玉米豆粕型日糧預混料中一般需要補充色素和酶制劑等添加劑。
1玉米替代原料
1.1玉米替代原料營養水平
蛋雞日糧中,玉米替代原料包括小麥、大麥、高粱、稻谷、糙米和碎米等,見表1。
表1 玉米替代原料常規營養成分一覽表
飼 料 名稱 營養成分 |
干物質 |
代謝能 |
粗蛋白質 |
粗脂肪 |
粗纖維 |
粗灰分 |
鈣 |
總磷 |
% |
Kcal/kg |
% |
% |
% |
% |
% |
% |
|
玉米 |
86.0 |
3220 |
7.8 |
3.5 |
1.6 |
1.3 |
0.02 |
0.27 |
小麥 |
87.0 |
3040 |
13.9 |
1.7 |
1.9 |
1.9 |
0.17 |
0.41 |
高粱 |
86.0 |
2940 |
9.0 |
3.4 |
1.4 |
1.8 |
0.13 |
0.36 |
大麥(裸) |
87.0 |
2680 |
13.0 |
2.1 |
2.0 |
2.2 |
0.04 |
0.39 |
稻谷 |
86.0 |
2630 |
7.0 |
1.6 |
8.2 |
4.6 |
0.03 |
0.36 |
糙米 |
87.0 |
3360 |
8.8 |
2.0 |
0.7 |
1.3 |
0.03 |
0.35 |
碎米 |
88.0 |
3400 |
10.4 |
2.2 |
1.1 |
1.6 |
0.06 |
0.35 |
1.1.1高粱。高粱的粗蛋白和色氨酸含量高于玉米,蘇氨酸含量低于玉米。高粱的抗營養因子主要有單寧酸、植酸、高粱醇蛋白,使用時需要添加復合酶制劑,同時關注粉碎細度。可替代比例在40%~50%之間。此外,高粱替代玉米作為能量飼料時,還需要添加油脂以補足能量。
1.1.2大麥。大麥的粗蛋白含量略低于小麥,而高于玉米,賴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高于玉米。大麥的主要抗營養因子是β–葡聚糖,使用量較大時需添加相應的酶制劑。大麥替代玉米作為能量飼料時需要添加油脂以補足能量。國產大麥的數量較小,一般使用進口大麥,在當今局勢下,大麥作為替代原料也不是很經濟的選擇。
1.1.3稻谷、糙米、碎米。稻谷含20%谷殼,粗纖維含量8.5%以上,有效能值較玉米低,在雞日糧中可使用20%~30%。糙米是稻谷脫去谷殼后的籽粒,有效能值比玉米稍低,色氨酸含量高于玉米,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與玉米相近。碎米是糙米脫去米糠過程中的破碎粒,有效能值與玉米相近,其他營養素與糙米相仿或稍高。
1.2 小麥和糙米替代玉米
蛋雞育成期和產蛋期日糧中,在補充油脂和添加酶制劑的情況下,小麥和糙米可完全替代日糧中的玉米。建議使用小麥和糙米組合替代40%~60%的玉米,玉米用量降至20%以下。產蛋期日糧中,小麥和糙米替代玉米時,需要補充色素。蛋雞育雛期日糧中,建議仍保留20%左右的玉米。
一般來講,只有小麥價格低于玉米60元/噸時,使用小麥才有生產效益。實現替代的關鍵是消除其抗營養因子木聚糖和β-葡聚糖。小麥的使用比例、配方調整方法、小麥酶的使用需要特別注意。通常,小麥及其副產品在畜禽飼糧中使用量在15% 以下時,可以直接使用,添加量15%以上時,有必要使用小麥酶。小麥替代玉米還要注意以下關鍵點:
首先,要補充生物素。小麥中總的生物素含量比玉米高,但利用率較低。禽類缺乏生物素會出現生長緩慢、皮膚發炎、孵化率下降的情況。如果家禽配合飼料主要成分是小麥(次粉),應添加生物素,一般每噸配合飼料應添加50mg生物素。
其次,補充葉黃素。玉米中葉黃素的含量較高,可較好地影響蛋雞的膚色、腳色和蛋黃的顏色;小麥替代玉米,要適當補充葉黃素。
1.3 小麥、大麥和高粱替代玉米
蛋雞育雛期日糧中,小麥、大麥或高粱搭配使用時,玉米用量可降低至15%左右。蛋雞育成期和產蛋期日糧中,小麥、大麥和高粱用量均可到40%,搭配使用并添加相應的酶制劑,玉米用量可降低為0,在產蛋期日糧中需要補充色素。
2 豆粕替代原料
2.1 豆粕替代原料營養水平
蛋雞日糧中,豆粕替代原料包括棉粕、菜粕、花生仁粕、向日葵仁粕、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粕和DDGS,詳細見表2。
表2 豆粕替代原料常規營養成分一覽表
飼料名稱 營養成分 |
干物質 |
雞代謝能 |
粗蛋白質 |
粗脂肪 |
粗纖維 |
粗灰分 |
鈣 |
總磷 |
% |
Kcal/kg |
% |
% |
% |
% |
% |
% |
|
大豆粕 |
89.0 |
2390 |
44.2 |
1.9 |
5.9 |
6.1 |
0.33 |
0.62 |
棉籽粕 |
90.0 |
2030 |
43.5 |
0.5 |
10.5 |
6.6 |
0.28 |
1.04 |
菜籽粕 |
88.0 |
1770 |
38.6 |
1.4 |
11.8 |
7.3 |
0.65 |
1.02 |
花生仁粕 |
88.0 |
2600 |
47.8 |
1.4 |
6.2 |
5.4 |
0.27 |
0.56 |
向日葵仁粕 |
88.0 |
1590 |
29.0 |
2.9 |
20.4 |
4.7 |
0.24 |
0.87 |
玉米蛋白粉 |
90.1 |
3880 |
63.5 |
5.4 |
1.0 |
1.0 |
0.07 |
0.44 |
玉米胚芽粕 |
90.0 |
2070 |
20.8 |
2.0 |
6.5 |
5.9 |
0.06 |
0.50 |
DDGS |
89.2 |
2200 |
27.5 |
10.1 |
6.6 |
5.1 |
0.05 |
0.71 |
2.2 替代豆粕
2.2.1棉粕。普通棉粕蛋白含量低于豆粕,含有游離棉酚和環丙烯脂肪酸等抗營養因子,脫酚棉籽蛋白的粗蛋白含量與豆粕相當或略高,精氨酸含量在所有餅粕類原料中最高,但賴氨酸含量遠低于豆粕。棉粕可與菜籽粕組合使用以改善氨基酸組成。普通棉粕可替代30%~40%的豆粕,脫酚棉蛋白替代比例可達60%-80%。
2.2.2菜籽餅粕。菜籽餅粕的粗蛋白含量低于豆粕,蛋氨酸含量高,賴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低,消化率較差。可以通過和棉籽粕進行合理搭配,改善氨基酸組成。普通菜籽餅粕可替代30%~50%的豆粕,雙低菜粕替代比例可達50%~70%。菜籽粕有效能值偏低,替代豆粕時需要適量添加油脂。
2.2.3花生餅粕。花生餅粕的粗蛋白含量與豆粕相當,但氨基酸組成較差,精氨酸含量很高,缺乏蛋氨酸、賴氨酸和色氨酸,氨基酸消化率低。花生餅粕的礦物質中鈣少磷多,且磷多屬植酸磷。此外,花生餅粕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使用時需要格外注意。花生餅粕在產蛋雞飼料中的用量一般不超過8%。
2.2.4葵花仁粕。葵花仁粕中蛋氨酸含量高,賴氨酸和蘇氨酸含量低,氨基酸消化率低于豆粕,葵花仁粕和豆粕同時使用可改善飼料氨基酸平衡。在產蛋雞飼料中用量一般不超過8%。
2.2.5玉米加工副產物。玉米加工副產物中的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粕可部分替代豆粕,但其營養成分因加工工藝不同變異較大。玉米蛋白粉的粗蛋白可達60%以上,蛋白質組成中一半以上為醇溶蛋白,利用率較低,且氨基酸組成不平衡,替代部分豆粕時需補充必需氨基酸。玉米胚芽粕蛋白20%以上,但纖維含量高,缺乏賴氨酸、色氨酸和組氨酸,替代豆粕時要注意補充。玉米胚芽粕在產蛋雞飼料中用量一般不超過8%。
2.2.6玉米酒精糟及可溶物(DDGS)。DDGS蛋白含量在26%以上,蛋氨酸、胱氨酸含量高,賴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不足,葉黃素含量高。DDGS脂肪含量在10%以上,且亞油酸比例高,可補充因使用麥類導致的亞油酸不足,DDGS在產蛋雞飼料中一般不超過12%。
3過渡期的注意事項
對于同批蛋雞而言,更換不同飼料會令蛋雞產生應激,可能會影響雞的采食量、體質量增長和產蛋率;尤其是從豆粕日糧,轉換到雜粕日糧更是如此。為減少換料給雞群帶來的不良影響,所以,玉米豆粕減量替代與換料時應采取漸進式的換料方法,換料至少應有1 周的過渡時間。具體方法是第1~2天飼喂2/3原飼料+l/3替代料;第3~4天飼喂1/2原飼料+l/2替換料;第5~7天飼喂1/3原飼料+2/3替換料,之后全部更換成替代飼料飼喂。其它換料時段,照此法進行。
此外,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換料引發的蛋雞應激反應,可提前2~3 天在飼料中添加多維,或在飲水中添加液體多維、速溶多維,直到換料結束。
目前已有頭部養殖企業實現零玉米添加和低于10%的豆粕用量。我國目前豆粕用量大致7500萬噸,玉米飼用消費1.9億噸。假如豆粕在飼料中的添加比例降低5%,理論上豆粕用量可以減少2000萬噸,對應可減少2500萬噸進口大豆,約占我國大豆進口的25%;假如實現對30%飼用玉米做谷物替代,理論上其需求將降低5700萬噸。
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勢在必行,是利于畜牧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關乎糧食、食品安全的大事,旨在降低飼料中玉米和豆粕占比,從而減少對原料進口的依賴,降低蛋雞養殖戶飼料成本,增加蛋雞客戶價值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