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母豬生產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年提供斷奶仔豬數量多少以及仔豬是否能夠健狀生長,而干濕二槽飼養法是近年來仔豬飼養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能夠有力地保障和促進豬場仔豬早期斷奶工作的順利實施,對于提高母豬生產水平和養豬生產綜合效益有著很大的幫助,而受到廣大養豬人的一致認可。那么,在斷奶過渡期10天內,如何科學實施干濕二槽飼養法,以減少應激,促進仔豬的健狀生長呢?現將主要技術和方法介紹于下,供大家參考。
一、仔豬早期斷奶的好處
仔豬早期斷奶是現代養豬的關鍵技術之一,近年來在規?;i場得到廣泛重視,大大提高了種群及設備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但由于仔豬在出生后的幾周內,其消化、代謝、免疫等各項機能尚不完善,在許多技術條件較差的豬場,實行早期斷奶后仍存在仔豬不吃料或采食量減少、拉稀、生長停滯或負增長、死亡率高、經濟效益低下等問題,不得不延遲斷奶?,F在很多豬場實際斷奶日齡大多在25-28日齡之間,在寒冷季節甚至推遲到30日齡以上,嚴重影響到豬場效益的提升。因此,必須針對其生理發育特點,加強與改善飼養管理方法,為順利實行早期斷奶提供技術上的保障。
當前不少條件好的豬場,已將仔豬斷奶時間提早很多,一般均應在21日齡提早斷奶,若過遲則不利于疫病控制和提高母豬生產效率。為配合仔豬早期斷奶的順利過渡,使乳豬提前開食旺食,促進健狀生長,近年來推廣的“干濕二槽飼養法”已經取得很好效果。生產實踐得知,從5-7日齡乳豬教槽開始至35日齡都可以使用“干濕二槽法”,而在斷奶后實行“干濕二槽法”優勢更加明顯。同時,在現代養豬生產中,保育舍的設計也應考慮到仔豬斷奶后轉群以一窩一欄為好,這樣也能夠避免斷奶仔豬轉群再混群而發生應激。
二、干濕二槽法具體日程安排及飼管內容
干濕二槽法,通俗地說就是在一個圈內放置兩個料槽,一個是干槽用于投放干料,供仔豬自由采食;另一槽是濕槽,投放濕料供仔豬吃喝,實行分餐飼喂。采用干濕二槽法,對于教槽料和乳豬料的要求都比較高,要求具備“兩好兩高一抗”等特性,即適口性好、水溶性好、高營養、高消化率、抗拉稀,要求飼料入口即化,配成濕料后均勻不分層。
仔豬斷奶后,如果馬上轉入保育舍,絕食的仔豬會明顯增多。因此,斷奶后應留原欄10天(有條件的留原欄二周更好),并結合實施干濕二槽飼養法,這樣能夠減輕環境應激,避免造成仔豬采食量減少,甚至絕食情況的發生,使仔豬順利度過斷奶過渡期。
1.斷奶當天
(1)上午9—10時實施斷奶,趕母留仔,留仔豬在原欄原圈飼養。
(2)關閉仔豬欄舍內飲水設施(飲水器、水槽等),要求滴水不漏。
(3)提前仔細檢查仔豬料槽情況:干料料槽,要求下料通暢無堵塞、料槽撥桿輕巧,料槽槽面衛生清潔,沒有糞污污染及霉變飼料沉積,料槽最好放置在明亮溫暖的仔豬活動之處,而且料槽沒有采食死角,料槽的槽位要與仔豬群體數量相匹配。準備濕料料槽,濕料料槽大小要適應于同窩豬群的數量,以避免采食時過度爭搶,料槽要深一些、邊緣內卷,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和防止飼喂濕料時的浪費。
(4)保溫:斷奶后適當提高舍內環境溫度,減少和舒緩斷奶仔豬應激,提高斷奶仔豬活動性,減少和避免斷奶仔豬打堆現象。一般要求斷奶后頭3天溫度比斷奶前提高4度左右,并且仔豬斷奶體重越小所需最適環境溫度相應越高。一般可通過調整產房溫度,配置電熱板、保溫墊、保溫箱等方式來實現。同時要注意防止賊風侵襲。
(5)喂料:干料槽,24小時不斷料,要求少添勤放。如果一次性放入料槽的飼料過多,由于剛斷奶仔豬采食量有限,導致飼料在料槽中存放時間過久,容易吸入異味,導致適口性和風味下降,甚至部分貼近料槽壁和處于表層的飼料容易氧化而發餿,導致斷奶仔豬不喜歡吃而影響采食量。
濕料槽,放置在欄舍中間偏靠操作道的區域,一方面方便仔豬采食,另一方面也方便飼養員添加濕料。在斷水后4—6小時(下午1—3時),可以第一次飼喂濕料;第一次濕料飼喂量大約鋪滿整個平底料槽底面的三分之二即可,在第一次飼喂時,對一些弱勢仔豬或反映相對遲鈍的仔豬可以采取適當的輔助采食措施,如把它的嘴部按壓一下濕料,或用筆刷等蘸上濕料刷一下仔豬的口舌,甚至有空的話也可以考慮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濕料灌嘴巴等等。每天間隔2—3小時飼喂一次濕料(下午5—6時、晚上9—10時),每次飼喂量以仔豬20分鐘內舔食干凈為好。
每次投料不能過滿,以不超過料槽容量的三分之二為宜,以減少浪費。在整個控水期間,濕料的料水比按1∶5配置。濕料的配置可以用打蛋器等輔助工具,方便快捷,投喂濕料可以用長頸水壺直接倒到濕料槽中。濕料槽在飼喂間隙可以作為干料槽使用,添加少量干料,這樣也有利于斷奶仔豬從母豬乳房處吃奶過渡到料槽處吃料。
2.斷奶第二天
(1)干料自由采食,保持新鮮不斷料,不浪費。
(2)濕料每天飼喂4—6次(6—7點、9—10點、14—15點、17—19點、21—22點),根據每餐飼喂時仔豬的采食情況,保持飼喂量逐餐增加。
3.斷奶第三天
(1)干料飼喂要求同上。
(2)在斷水72小時后,恢復正常供水。
(3)在恢復正常供水后,濕料料水比降低到1∶3,濕料飼喂次數和方法同前。
4.斷奶第四至十天
(1)干料飼喂要求同上。
(2)濕料料水比逐漸從1∶3降為1∶2、1∶1.5,最后全部過渡到干料飼喂。
三、干濕二槽飼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做好保溫工作
斷奶仔豬的活躍度與室內溫度正相關,環境溫度舒適,仔豬越活潑好動,采食次數越多、采食時間越長,且食量也大。
2.延長光照時間
斷奶初期可以適當延長光照時間,特別是晚間光照時間越長,斷奶仔豬采食量越多。
3.關注仔豬采食量
斷奶前后仔豬的采食發生四大變化:一是吃的東西變了(日糧),原來吃母奶到現在突然改吃飼料;二是吃的方式變了,原來是咬著奶頭喝母奶,不需咀嚼,可以直接吞咽,現在是吃料,需要通過咀嚼與唾液攪合均勻后,才慢慢吞咽下去,兩者攝食過程所動用的饑群都不同;三是吃的場所變了,原來靠在溫暖的母豬乳房旁邊,躺在媽媽的懷抱中,含著乳頭整齊劃一的吃奶,而現在則是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和設備,與自己的同胞重新競爭最佳的吃料位置;四是吃料的時間和規律變了,原來豬媽媽每隔大約50分鐘召喚自己的小豬們吃一次奶,但現在這種熟悉又溫暖的聲音再也聽不到了,以后要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由采食了。
采食量對于斷奶仔豬來說,在能有效消化的情況下,采食量就是日增重,斷奶后采食量大就意味著斷奶仔豬增重快、過渡好。教槽料采食量的參考標準:斷奶第一天100克左右、第二天200克左右、第三天300克左右、第四至六天300—400克、第七至十天400克以上,斷奶后10天內平均采食量大約在330—350克左右。在現場飼喂時要時刻關注采食量,如果采食量不足,要及時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果采食量大,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時刻警惕,千萬避免是由于浪費多而所致的虛假采食量。
4.善于觀察糞便狀況(消化情況)
斷奶仔豬的糞便狀態,是仔豬腸道消化功能的最好體現。采食量是否充分,是否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利用,都可以通過觀察糞便加以判斷,從而為確定每餐的適宜投喂量作參考。
斷奶仔豬糞便按質地和內容物可分為:粒狀便、條狀便、軟便、硬便、稀糞、水樣瀉、噴射狀。斷奶仔豬飼料消化利用率最高、采食量最充分時的大便狀態就是介于條狀便和軟便之間,大約在同一欄仔豬里不超過50%的仔豬出現軟便時即為采食量最大、最充分時的狀態,提醒飼養員在下一餐飼喂時可以暫時維持現有的投喂量不變,待仔豬大便成形后再繼續增加飼喂量。對于漏縫地板的豬欄,由于對斷奶仔豬糞便不容易觀察,可參考濕料飼喂時仔豬的采食狀態,來決定下一餐的濕料合理飼喂量。
5.觀察仔豬的精神狀態
斷奶后對于環境不適應的仔豬常有如下癥狀:精神抑郁、行動呆滯、打堆;體況瘦;腹部癟;皮膚、被毛粗糙、無光澤;遠離料槽邊徘徊旁觀;眼鏡凹陷,呈現脫水癥狀;經常拉稀,肛門括約肌松弛、紅腫、粘有糞汁。對發現以上不正常的斷奶仔豬,要及時進行針對性處理,以減少斷奶僵豬的發生和控制斷奶仔豬的死亡率。
6.斷奶仔豬的控水如何掌握?
(1)通常情況下斷奶仔豬控水72小時,在控水4—6小時第一次喂料;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可以縮短控水時間,并且控水后第一次濕料飼喂時間可以適當提前,飼喂量可以加大,以滿足斷奶仔豬饑渴的需求;冬天可以適當延長控水后第一次濕料飼喂時間。
(2)斷奶仔豬控水72小時也并不是絕對的,在飼喂濕料過程中,只要發現仔豬出現瘋搶濕料的現象,就可以考慮停止控水。如果仔豬斷奶前已經普遍旺食,斷奶后可以不考慮控水,直接進行干濕料的飼喂。
(3)在控水期間,濕料料水比1∶5,恢復控水后,料水比改為1∶3,后逐步過渡至干料。
7.如何從濕料平穩過渡到干料?
(1)逐步降低濕料的料水比,而不是簡單的通過減少濕料飼喂次數和減少每次濕料飼喂量來強制過渡到干料。因為這樣過渡,往往會導致斷奶仔豬的總采食量的下降,從而影響營養攝入,導致日增重降低。
(2)在濕料飼喂間隙,在濕料槽中適當適時添加干料,有利于逐漸過渡到干料,并能夠增加干料的攝入量,促進仔豬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