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現已進入冬季,養豬場就要開啟防寒保暖模式,但不僅限于此。冬季的特殊氣候特點,既容易引起豬的腸道疾病,又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還嚴重影響豬只的生長和繁殖。因此,豬場生產管理中既要采取一切措施降低易發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讓豬好好的活下去,還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豬的正常生長繁殖,促進豬場降本增效。
一、冬季易發疾病及防控措施
(一)冬季易發疾病
非洲豬瘟、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腹瀉、口蹄疫、藍耳病、傳染性胸膜肺炎、氣喘病等是冬季最容易發生的疫病。其發生的主要誘因是冷應激、飼養密度和舍內濕度大、有害氣體濃度高,加上大部分消毒藥在寒冷條件下效果大大下降,從而導致疫情容易傳入和擴散。
(二)主要防控措施
1.進一步完善生物安全體系。豬場應盡量減少與外界的交流,包括盡量減少員工進出場區的頻率,盡量減少售豬和購物的頻次,在惡劣天氣堅決不銷售、不采購;使用對溫度相對敏感性低的消毒藥,或用熱水配制消毒藥,或適當提高消毒藥的消毒濃度和對物品、車輛、飲水、廢棄物、出豬臺、中轉區、環境的消毒頻次;空欄盡量使用熱水沖洗、消毒、烘干,空置1周后再投入生產;如果舍內粉塵和有害氣體濃度高需要帶豬消毒的,建議使用復合有機酸或發酵有益菌制劑;舍內濕度過大的,欄內可以用干粉消毒劑除臭吸濕、環境中可以用生石灰除濕;員工勤換鞋、換衣和洗手,做到嚴格分區管理,人員和工具不交叉,人、車、物單向流動;加大對流浪犬貓驅除和滅鼠的力度,規范病死豬處理。
2.做好有效保健。應激發生前后和惡劣天氣使用芪貞增免顆粒、芪板青顆粒、七清敗毒顆粒等中藥以及電解多維、VC、葡萄糖等對豬群進行保健,提升免疫力、抗應激。
3.科學使用疫苗。根據天氣的變化和疫病流行規律,調整免疫程序,特別強化豬流行性腹瀉和口蹄疫的免疫;滅活疫苗儲存過程中絕對不能有凍結發生;疫苗稀釋和注射前必須回溫,并注意不同疫苗之間的干擾問題。
4.加強環境控制。控制適宜的溫度、溫度、密度、光照、通風、粉塵、氣溶膠等,其措施有千萬條,而且不同豬舍類型和不同裝備,方案措施都不盡相同,但合理的通風,以帶走舍內過高的有害氣體、濕度和粉塵,將溫差控制在2℃以內,是冬季最關鍵的措施,某些時候比保溫更重要。
二、保證豬正常生長繁殖的措施
1.溫度是豬生長和繁殖最敏感的影響因子之一,而且不同階段豬對溫度的敏感性差異較大,俗稱“小豬怕冷,大豬怕熱,大小豬都怕濕”。豬場應采取一切措施保證舍內適宜的有效溫度。有效溫度即豬的體感溫度,受環境濕度、風量、地板類型、飼養密度、通風模式等影響。在舍內溫度控制方面還特別要重視的是溫度變動不能過大,即每日溫差、晝夜溫差等應盡量控制在2℃以內。
2.適當提高豬營養攝入量。低溫條件下豬只維持需要增加,因此,實際生產中,在飼料中添加2%-3%的植物油以提高飼料能量水平,在飼料中增加有機酸或有益菌或酶制劑或小肽等提高飼料消化吸收和利用率,適當增加飼喂次數以提高能量攝入量,使用生物發酵飼料既增加適口性、提高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率,又有促生長和抗病作用。
3.加強細節管理。豬場應經常檢修豬舍門窗是否完好、供電供水和保溫通風等設施設備是否正常、飲水器和水管是否漏水、室外水管是否做好防凍措施,燃料、消毒劑等物資是否準備充分,母豬、仔豬和保育豬是否提供清潔的溫水,是否及時排除豬舍內因飲水、呼吸、排泄而產生的濕氣和有害氣體,同一棟豬舍內不同欄位上的豬只通風、溫度是否均衡,特別是風機口、豬舍門口的豬只是否會受賊風侵襲,員工是否都掌握了應對極端天氣方案、技能等等。
總之,冬季是個特殊的季節,特別是極寒、大風、雨雪夾加,以及春節前后,如何保障豬場安全、穩定生產,對養殖人員是個考驗,豬場全體員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能準備、措施準備。